(珠源快语)“精准扶贫”要真精准
曲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删除!
前一段时间,湖北省在通报需要整改的问题时举了一个“精准扶贫”没有做到精准的例子:当地一位82岁靠每月的农村养老保险生活,且患有严重风湿病的老人,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后,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,并送来了100只鸡。4个月后,由于老人缺乏养殖技术和喂养能力,送来的鸡苗全部死亡,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。让生活自理都有困难的老人去养鸡脱贫,如果这样也算是精准扶贫,实在是对这个词的亵渎。
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,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、不同贫困农户状况,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、精确帮扶、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。精准扶贫,通俗地说,谁贫困就扶持谁,精准到人,精准到物。可见,不是所有的扶贫都叫“精准扶贫”,不是什么样的扶贫都能够帮助贫困群众脱贫。唯有扎实的“精准扶贫”,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,避受骚扰。
“精准扶贫”是个好制度,对于贫困群众来说,是希望,是期待。目前,我市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,我们在为湖北省曝光荒唐的“精准扶贫”点赞的同时,要结合实际,举一反三,采取切实措施堵住漏洞,让“精准扶贫”造福于民。
显然,再好的制度和措施都需要人去施行,实施“精准扶贫”,更是需要扶贫干部付出艰辛的努力。由此可见,要真正做到“精准扶贫”:一方面需要扶贫干部将工作做到家,将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,在事先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,建档立卡,找准病根,对症下药,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,因为贫穷的原因各不同,乱扶贫只能适得其反,甚至使受助群众成为受害者;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各级各地加强监管和督察,对于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乱象,需要督察和监管到位,及时纠正,对于屡教不改,不将群众利益当回事的干部,要按组织程序坚决严肃处理,决不能让贫困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。白全盛
随机文章